Log丨Summing up the work of 2014

Summing-up-the-work-22015-01-31

码字前要感谢业内前辈,尤老师@EDC尤原庆,今天在这里做小结的角度与想法都受其教而生;很遗憾1月份尤老师来南京在东大和南大的演讲没能参加。

转眼毕业已近半年,从一脸无畏气的学生到一个蹩手蹩脚愣头青,偶尔yy着某天和人说“喏,你看,哪个哪个车的车机是我设计的。”2014CES、百度地图、丰田、大众、三菱、现代…一年来大大小小6个车机项目,伴随着的成长总是痛并快乐着的。插上耳机,冲杯咖啡,在匆匆赶路的途中小憩一下,从设计产出,项目结果和专业技能三个维度review一下2014这一年。

设计产出

2014上半年面临着毕设与答辩,3月、4月,两个月短短的参与了百度地图车机定制研发的项目后便回到学校为毕业做准备。直到8月份正式入职, 10月份开始就被放在项目里折磨,直到今天。真正用在新UI设计的时间只有2个月不到的时间。其间共设计新UI3套,其中被商用项目0。后续将做详细阐述为何商用为0的原因。

提到自主创新,也就不免提到创新能力问题。作为一名理工科出身的人来说,UI设计这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还有很多的欠缺;但凭借着常年混迹国内各大互联网公司设计团队博客与学习国外悉数UI设计圈大佬的作品而来的小心得,再加之自己的一点点小灵感,还算做出了一点可以看的东西。但创新能力同编程能力亦或其他工作能力一样同样需要培养。学习途径非常重要,在一些属于自己的方式获取养分的同时,这一年一共读了3本书,分别是:《工业设计史》(难读的一米!成功帮我度过了一段失眠的岁月。)《工业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设计原理》,另外还有《About Face》与《交互设计沉思录》2本在读。前3本是为了恶补工业设计领域的一些专业知识。后两本是为交互设计而做的一点储备。

book

除了自己获取营养的途径以外,我觉得公司的培训也是不可或缺的甚至可以说应该是占相当比重的一部分。但遗憾的是,入职以来还没参加过任何培训。很欣慰的是公司给设计部门开了外网,不用苦逼的白天捧着手机晚上抱着饭碗翻墙了。但内部培训欠缺的问题切实存在的。

这里针对0商用的问题做一些分析;

首先,仓促的时间

2个月3套UI,平均到每套新UI只有14个工作日,这对于有着10余个功能模块的车机而言实属太短。还有一个现实问题就是项目时间赶,比如6866 Terios项目,原定可以使用8月份的新UI,但由于项目赶时间出货,不得不用以往的UI。

jihua

其次。不明确的客户/市场需求

设计部门没有深入与客户进行沟通亦或切实的了解实际的市场需求,只能根据我们的想法进行揣摩,“这个客户可能喜欢这样的。那个客户应该中意那样的”。

再次,不完善的设计流程与评审体系

相比之前,设计组在壮大,但各自为政的现象一直存在,实际情况是大家自己埋头做自己的,近乎为0的内部设计沟通,着实让人无法想像。而产品设计中最常用的什么“头脑风暴”、“类比构想”、“635”、“焦点”等等常规设计方法更是从未使用甚至提及过。而不完善的评估系统也一直诟病着新旧UI在项目中的使用。每一套新UI从0到展现,这过程中,谁可以提建议?提什么样的意见?这些建议或意见能否可以被采纳亦或有价值?最终参与设计评审的人都有那些?在新UI设计的什么阶段进行评审?做多少次内部评审以保证设计成本的最小化?……等等这些设计流程问题我们似乎都没有好好坐下来研究过。

⒉项目结果

从10月份截至到目前,4个月全程参与的有6609-BK(大众)、6959-D(ISUZU)、6866-A(Terios)、6863-A(丰田)、6979-B(三菱)共5个项目。几个项目集中突击下来后成长速度也是成倍的提升,但随之暴露的问题也开始显露。这里针对6609-BK和6866两个项目为例对产生的问题来做个小结。

①需求不明确

确这个问题俨然已是老梗,以6609-BK(大众)为例,当时给布置的任务是改一版3年前的UI(又是改老UI做新项目,唉…….),项目交代给设计组的时候只是说更改分辨率,但是在系统设计阶段。几次改方案,最终是将之前的两个项目的UI各取功能与布局后敲定的方案。期间更改需求数次以至于拖延项目进度。又比如6866-A(Terios),当时产品经理在南非出差,客户对于USB-loading不满意,要求变更。于是发邮件给产品经理,产品经理收到邮件消化后转述给项目组长,项目组长收到邮件最后再转述给设计组,一个简单的UI需求经过几次转述后在设计组这边需求已经面目全非。导致的问题就是改了N版还是达不到客户的预期目标。

②资源提供缺失

一直以来前期的设计方案确定的流程都是我们提供若干套UI供客户选择,亦或客户方会根据他们的喜好将若干套UI设计元素进行融合,再将融合后的文件交给我们。那么问题来了,客户融合后给的文件几乎处于不可用状态。一般情况下,无工程文件,模块功能效果图缺失等问题都是常用的。这里拿6959-D(ISUZU)为例,客户将我们提供的两套UI进行融合,将融合后的“文件”发给产品经理,产品经理再将文件转发给设计组。文件质量参差不齐且不可用,几乎UI设计都要重新来过,严重影响项目进度。

对于公司采取的这种设计过程着实值得商榷;很多工程师相信,在开发过程中频繁的让客户直接参与进来可以解决用户界面设计的问题。虽然这有益于让客户分担界面设计,但一个方法学上的问题却被忽视了,即设计知识领域和知识被混淆了。虽然客户或许能阐述设计中的的某些问题,但他们还往往不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案可视化。就如编写程序一样,设计是一门专业。程序员不会让客户帮忙写代码,设计问题也应该一视同仁,就如同病人可以诉说病状,但必须是医生来运用专业知识做出正确决断。况且购买产品的人并不一定都会使用产品。正确的UX设计是设计人员与客户进行深度与广泛的接触。

归结起来,问题出在“沟通”上,即设计学上的“认知失调”。这里来说一下UX设计与开发。开发者或者说是程序员习惯用功能向用户展示价值。即我通过我的代码能够实现了什么功能。非常的明显的展示出了工程师思维——以目标为导向。而设计远远不只是提供一个好看的样子,更重要的是提供功能,优化流程,解决问题。

mind

⒊专业技能

综合这半年。资源输出与出稿能力基本OK,基础设计能力过关。设计工具一直在努力学习,在成为一名合格的“美工”路上越走越近。很多人不理解一个理工科背景的人跨界做了设计,而我却觉得不然。UI也好,UX也罢。大家的核心思想都是为了提供更好用的软件服务。相反本科阶段的人机交互学,软件项目管理学等等,在工作中都有受用。相对艺术设计类出身的人而言。多了一分逻辑的严谨。也多了一分对软件的理解;结合自身的优势,希望日后在设计的创新能力、复杂逻辑的处理能力,良好的设计表述以及对交互设计的个人理解上能有更多的优势发挥。毕竟,在职场上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才是竞争力。

最后。2014的工作很充实,2015,希望在工作中担任更多的角色。承担更多责任。

shougao

最后最后最后,附张图证明咱吹牛*是打过草稿的……